其实说明不了什么,有基金、信托、公募、私募持股的公司也不一定是好的投资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行业和产业是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是需要国家每年投入巨额资金来扶持发展的。
这一类企业的特征是:
这样的企业,很多国家的大基金会投,但短期是难以实现盈利的,或者有利润但是每年现金流还是巨额支出的,这种企业对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并不会好。
不过一旦能自主研发出有市场价值的核心技术,能开始通过这种核心技术产品盈利,那就是公司业绩爆发的拐点。
关注过这种标的:股东有基金、信托,业绩并不好。原因有:
一、公司处于新兴行业
前期市场上还没有这个赛道,还没有成熟客户,需要投入大量销售费用拓展市场、宣传公司产品。公司产品还不成熟,需要投入大量费用进行研究开发。销售收入少、成本高,于是利润不高。
二、公司所处行业近期受大环境影响:
比如这次疫情,国外很多国家正在受疫情影响,停工、居家隔离。外贸企业的业绩自然是受到影响的。有些企业研究降低钴原料的电池,钴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所有的钴矿公司业绩也都受影响。年初高速公路免费,所有的高速公路公司业绩均有受影响。
三、公司成本费用增加:
原材料涨价、人工工资增加、增加了研发费用投入等,销售收入并没有同比例增加,最终利润总额比往年下降。
四、公司原有的优惠政策被取消:
比如有些公司往常有享受到特别税收政策,现在这个优惠停止了。国家推动的大的补助项目,比如:新能源车补助,补助退坡了,公司业绩也滑坡。
毓美美作答:股票市场反映的不光是过去的历史,更多的是对未来的预期。公司业绩不好那说明已成过去式了,只要预期业绩会增长,一样会吸引大机构积极布局。
国家经济增长和股价变化的逻辑关系也是类似的。如果人们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预期很高,但该国发生了无法预测的***导致增速未达预期,即使该国经济增长强劲,但由于未达期望值,股票投资回报会受很大影响,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当下全球股市已经不再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而是流动性宽松的晴雨表。股市所能反应的经济与经济本身的发展状况并不同步。股价的涨跌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
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经常出现差异化特征,源于资金的关注情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水溢满则船高,水枯竭而船浅,资金大量涌入则股价涨,资金大量流出则股价跌。这就[_a***_]我们,需要跟着趋势和资金走,有资金不断流入,趋势看涨的股就是潜力股。
一只股票前十大股东基本上都是基金、信托、公募、私募都机构投资者,但这家公司的业绩并不好,这说明了机构投资者看好这家公司的股票。为什么这样说呢?机构投资者在选股票的时候有自己一整套的策略,除了公司业绩之外,还要考虑到其他多种因素的。这里主要讲以下几个因素:
1,有兼并重组可能
机构投资者在做出购买业绩不好的股票决定之前,一定会对该公司进行全方面的调查,他们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就会比散户或小机构投资者先知道或多知道公司未来会有重大改变,也许是兼并重组能够让公司迎来重大转机的机会。所以,机构投资者会预先潜伏到这些所谓“业绩”不好的股票之中。
2,公司在未来的成长能力
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购买公司股票的时候,非常看重公司未来的成长能力。可能在购买公司股票的时候,公司业绩不好,但是,这可能是受行业或产业结构的影响,行业已经发生转机,未来公司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只是多数人还没认识到。其次,公司的某项工作或新技术将使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壮大,这种能力比公司暂时的业绩好坏更重要。
3,公司基本面
公司的业绩不好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公司业绩不好可能只是暂时的,只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些许问题,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在这个时候,因为暂时业绩不好影响股价,反而是买入股票的机会,一旦公司基本面有好转的迹象,公司股票大概率会出现上涨。
总之,公司业绩好坏并不是机构投资者购买该公司股票的唯一因素,有时机构投资者买股票与公司业绩根本无关,是有其他考虑,只是不为散户们所知而已。🧐🧐🧐
一只股票前十大股东基本上都是基金、信托、公募、私募都机构投资者,但这家公司的业绩并不好,这什么都说明不了。一只股票被机构投资者青睐,业绩只是机构投资者众多买入原因中的一个,有时其买入甚至和业绩无关。
1、当前投资者只有通过上市公司季报和年报才能知晓其前十大股东。根据上市公司财报披露要求,一季报和年报按规定在4月30日前公布完毕,半年报在8月31日前公布完毕,而三季报则要求在10月31日前公布完毕。这个时间滞后最少也有一个月时间,业绩对于投资而言,一个月可以发生任何事,所以说明不了什么。
2、在A股市场上,很多股票被机构持有和股票的业绩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机构或因为配置需要,亦或表明自己的立场和理念,也或许矮子中选择高一点等等原因都有可能买入业绩不怎么好的股票。比如四创电子,A股市场上唯一正宗的军品雷达生产商,这些年业绩相当糟糕,但是一直是机构的宠儿,原因在这里就不展开。
3、多数情况下,机构买入业绩不怎么好的股票,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很可能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只是由于消息的不对称中小投资者不知道而已。可能是兼并重组,也可能的行业度过寒冬即将反转,前一种居多。例如2012年,ST玉源被众多机构持有,结果后来剧情跌宕起伏,重组更名成中源协和,各种概念题材一时间全部加之头上,股价一飞冲天。
我是溯源归一,关注我,一起实现财务自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1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