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真实gdp为负,gdp是负的

  1. 第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但GDP是负增长,这是何因?
  2. 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3. 日本失去世界GDP第二宝座的原因何在?

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但gdp是负增长,这是何因?

关于失业率的问题,应该是升吧。特别是2月份,失业率达到了6.2%,1月份是5.3%。失业率上升主要原因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用工的需求有所减少,这样就业的人数就下降了。3月份还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各行各业逐渐复工,消费没有带动起来。再加上3月份疫情扩展到全球,对我国外贸影响比较大。所以第一季度GDP为负也在情理之中。


在疫情冲击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城镇调查失业率和GDP之间出现差异并不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疫情期间,小王两个月没有去工厂上班,那么这家工厂两个月里面就没有能够创造GDP,Gdp的统计数据必然会出现下降。但是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工厂并没有开除小王,也就是说小王不在失业率的计算样本里面。那么失业率并不会上升。

真实gdp为负,gdp是负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需要一些人来帮助我们工作,比如设卡做一些体检之类。这种情况下反而导致失业率下降。

除了这一点,我们还要注意到,我国正在从多个方面考虑就业问题,***取了不少促进就业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一些是在疫情来临之前就推出来的,当时主要是考虑到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影响就业。结果呢在客观上稳住了失业率。

疫情毕竟是一种短期的突发问题,我国经济依然具备长期向好的基础。个人认为在各方面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的GDP很快能实现由负转正,重新步入增长轨道。

真实gdp为负,gdp是负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五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猛跌6.8%。

作为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经济,出现了历史性的收缩。这是这场起源于武汉、在世界各地造成严重破坏的大流行病所释放出的最明显的经济信号

就在中国发布上述官方数据的同一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糟糕的全球经济前景发出警告,预计今年的产出损失将远远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水平

真实gdp为负,gdp是负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0%。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6%。

尽管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但整个亚太地区股市都在上涨。一些国家重新开放经济的迹象、以及吉利德(Gilead)开发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积极迹象的报道,都令投资者倍感鼓舞。涵盖沪深两市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 index)上涨1%,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上涨近2%。日本东证指数(Topix)上涨1.4%,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上涨2.3%。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遭到***疫情冲击之前就已经面临压力。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1%,为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根据上周五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预计将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这可能会导致政府在2010年做出的、到今年底将经济规模扩大一倍的承诺无法实现。

一季度GDP的跌幅分析人士预期的更为严重,这将给中国领导层带来压力,迫使他们出台进一步的刺激措施,避免第二季度经济再度下滑。若第二季度经济继续下滑中国将陷入全面经济衰退。

***已***取措施支持企业,它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贷款,并出台了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人民币(合2260亿美元)的减税政策。 截至2月底,中国城镇失业率已达到6.2%的创纪录高位,高于1月份的5.3%。通常情况下,中国***设定的目标是,每年至少创造100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

首先来普及一下有关知识

失业率是评价城镇登记职工失业的情况的一个指标,每个月统计一次,今年1月份是5.3%,2月份是6.2%,3月份是5.9%。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的指标,一般是一个季度统计一次。

另外失业率与GDP之间并不存在着正 相关关系。比如2月份由于疫情影响,有些人待在家里没上班,自然就没有产值了。有些行业由于是春节前接的订单,生产基本正常,而到了3月份儿,尽管复工复产率较高,但是缺少订单。很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或者说作业率并不高,产出自然就少了。

城镇失业率下降的原因,个人觉得主要是疫情影响,疫情影响下,人民都出不去屋,没有工作,各个行业都是关门停业,就如同我们一个县城,九小行都停业,自然就业率就比较多,自然就完成城镇失业率下降了!

Gdp下降的原因,更是疫情影响了,工厂停工,服务业下降,第一二三产业都下降,自然gdp就下降!

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水分占比多大不好说,估计印度自己都很难算得清楚。不过了解下印度的GDP纳入范围也就心里有数了。

印度进入瑜伽时代之后,GDP纳入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新增了很多纳入选项,最出名的就是可再利用的粪便,因为能够施肥什么的所以都算作GDP了。另外批发零售业、[_a***_]业等在其他国家仅根据税收来计入小部分额度的行业,在印度几乎都是直接估算,全部纳入。

比方说A君去印度旅游消费了500美刀,C君1000美刀,Q君300美刀,那么平均值1800÷3=600美刀。如果全年游客100万人,那么GDP就是6亿美刀,以此类推。这还不算完,旅游业纳入过的部分,零售业还会重复计算零售端部分,酒店业也一样。所以这6亿变成10亿乃至15亿也都是分分秒的事情。

***设同样额度,在其他国家最多也就只计算税收部分,而且会剔除重复计算部分。但是印度则是能多算就多算,这样才能让民众认为印度的崛起速度已经堪称世界之最,才对瑜伽更有信心,支持率才会高,对其各种想法才会全力支持。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民众的膨胀感确实也在加速,甚至自己都相信自己的GDP真的快要赶上日本了……如果把这些乱七八糟的都剔除,印度GDP至少要缩水20%。

有没有水份,不能人云亦云,最好用石油进口量和用电量校正一下看看是否异常,这两个指标是不会骗人的。

2019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超5亿吨,是印度的2倍,中国的石油依赖是70%,也就是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是6.5亿吨左右。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20%,也就是说,印度的石油消耗量是2.8亿吨左右,是中国的43%,剔除中国的战略储备,大概是30%左右。

2017年,印度用电量达136.8万亿度,中国是614.2万亿度,是中国的22%。

所以,尽管印度的生产效率低一点,但从这两项数据来看,gdp水分不会很大。

此次***疫情,印度到底感染了多少人、到底死了多少人,你能算出来吗?这个数据,你根本就算不出来。所以,就别说印度的GDP有多大水分了,你根本就算不出来。非但你算不出来,印度人自己也算不出来,然后就是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高兴就好。

GDP到底有没有用?这个当然有用,是宏观经济和国家施政的重要参照。你没这个,你的宏观经济学就没法玩,你的大政方针就没法定。那么,***积极追求GDP有错吗?当然也没错,GDP提高了,会增加国际影响、会吸引外来投资;同时在国内还是自己的治理绩效。凭啥就让你组阁、让你执政,GDP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所以,各国***在GDP这件事上都是不余遗力的,因为对外对内都需要。所以,哪个国家都会有水分。于是,GDP这个工具指标,就发生异化了,有了目的的意义。于是,很多事情就变味了。但只要不是变得太离谱,大家还是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

但这件事,印度做得真心有点儿过分。

2015年的时候,印度为了能够让自己的GDP符合自己“超级大国”的身份,于是就在GDP的统计方法上做手脚了。

莫迪***重新调整GDP的统计算法,以前的基准年是2004年和2005年,现在是2010年和2011年;以前是要素价格衡量GDP的增长,现在是以市场价格衡量GDP的增长。你也没必要理解这些指标概念,只需知道阿三哥开始抽风GDP就行了。统计方法抽风,增长数据立即抽风,本来2014年的GDP增长是4.7%,抽风完了就干到6.9%了,以后就更是刹不住车,印度就回不到7以下了。

印度的GDP岂止是有水分,简直就是个海绵,去掉水分后的印度经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印度历史遗留问题,很早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向就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莫迪上台后对印度经济数据积极美化所致,然而这些问题一旦遇到疫情这种全球性灾难,便暴露了出来。

莫迪的经济美颜术的核心技术便是对经济数据进行“注水”。

莫迪执政的2013年至2018年期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年均达到了7%以上,全得益于莫迪***从2015年开始对GDP核算方式的“修订”。

印度这次修订可谓是让人目瞪口呆:制造业月度指数强行绑定于同类商品,比如印度生产了一辆印度国产车,强行与市场上的奥迪车等价(想知道印度产的汽车有多差吗?印度和外企合资研发的代步车,由于印度制造水平不达标,导致汽车延期一年才上市,且问题多多,甚至会自燃,这样的车根本不值钱)。

金融领域,原先统计方式是计算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的数据,修订后增加了已经进入股票交易券商资金数据。

消费方面,印度的金银饰品消费旺盛,这原本算作消费部分的数据,按照新的统计方式还把买入的金银部分算作储蓄,产生了重复计算。

总之,莫迪的经济美颜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数据上做文章,以此来美化印度经济,实际上印度经济依然糟糕,制造业依旧不给力,然而印度人竟然信了,他们觉得自己国家正在飞速发展中。

除了数据作***,印度经济结构本身也存在问题,印度过度依赖以金融和IT为主的外包行业。

早在1980年,印度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就占据了GDP的40.32%,而到了现在,甚至占到了GDP的60%。印度这么选择在当时看来是合适的,毕竟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人和客户沟通无门槛,而且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金融服务业。

印度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此,然而其缺点也是巨大的:过于依赖国际市场,本国市场此方面需求量极小,一旦国际市场不景气,其金融和IT外包业务就全是泡沫了。

我希望国人不要总嘲笑印度,骄兵必败的道理大家都懂。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要小看印度。

1.目前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瞧不起印度,贬低印度的文章和观点。作为一个清醒的读者,我认为大家应该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印度的发展。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印度确实是落后的代名词。因为印度大部分城市经济还很落后,很多印度人民还很贫穷。印度有肮脏的街道、拥堵的马路、众多的贫民窟,与我国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比较相似。可是大家想到了没有?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我们国家并没有核武器,但是如今的印度在1998年就已经研制出了核武器,目前印度所制造的核导弹可以覆盖亚洲所有国家。客观的说印度拥有对亚洲地区进行核打击的军事能力,所以我们大家不要小看印度。

2.印度是世界第七领土大国,印度拥有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13亿人口。印度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2.85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只落后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印度的经济总量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都多。无论网上说印度的GDP究竟有多大水分,但是我个人认为印度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国家,是一个我们应该重视的国家,是一个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关注的国家。一些网友说印度比我国落后很多,我也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像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这样的世界大国对印度非常重视,特别是俄罗斯和美国已经把印度当成了它们的盟友。

3.目前印度是全世界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例如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就会把它们最先进的军事武器卖给印度。欧美西方国家从来不对印度进行技术封锁,相反欧美国家还会主动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业产品卖给印度。日本还负责在印度北部地区为印度军方修建高速公路、桥梁和战略通道。可以说印度的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欧美西方国家对印度的发展是大力支持、呵护有加。虽然印度现在的科技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印度可以通过花钱购买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工业技术,来不断提高本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我认为印度未来的发展空间无可限量,只要印度不对欧美西方国家产生威胁,那么印度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印度的综合国力也会越来越强。

日本失去世界GDP第二宝座的原因何在?

简单的来说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大陆经济的迅速腾飞和崛起。这两件经济***刚好叠加在一起,就使得日本迅速失去了其排名世界第二宝座。

1995年是日本GDP的巅峰年份,达到54500亿美元,而当中中国大陆地区的GDP只有7300亿美元,仅相当于日本的14%。当年日本经济在全球是一个疯狂的存在,经济实力直逼美国。在1995年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日本有149家企业入围,仅比排名第一的美国少2家。而当年我国大陆仅有两家企业,成为世界500强,与日本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虽然中国的GDP规模数量在90年代远远低于日本,但此时中国已经经过了10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春潮涌动神州。经过邓公1992年的南巡,经济发动机在90年代再次启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入WTO这几个大手笔,推动着我国经济一路狂飙。在90年代和本世纪初,GDP规模先后超过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GDP排名全球第二的国家。也就是说从日本1995年的巅峰开始算,仅仅15年的时间就被中国超越了。这么快的速度,恐怕日本和中国都没有想到。2018年,我国GDP相当于日本的273%。

是日本1995年达到5.45万亿美元GDP的规模之后,这个数字一直被打破,2018年只有4.***万亿美元。过去23年的时间,日本名义GDP是负增长的。由于长期存在通货紧缩,即使扣除物价因素,过去23年日本年均实际增长率不足1%。而同期中国大陆地区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这一冷一热的经济发展形势对比,就是日本迅速失去世界排名第二GDP规模的原因。

还是说一说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吧。2018年,日本500强企业数量由1995年的149家下滑53家,减少了64%。而我国大陆只有2家增长到103家(包含港台则为120家),增长了50.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