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货币战争》这本书是在高中,只看了前面一点点,全是在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成就,因为他们的名字太难记了,就没看了。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好像是说,保守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有50万亿的资产。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话类似于,学经济的不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像学计算机的不知道比尔盖茨。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
这些都让我觉得这个家族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好嘛……
直到我看到了浪潮之巅。
中国人对罗斯柴尔德的追捧,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而在此之前,许多新闻、网帖已经不厌其烦解释过很多次,《货币战争》说的罗斯柴尔德都是错的--罗斯柴尔德既没有控制美联储,也没有坐拥50万亿美元资产。
此书抄袭自一本60年前的反犹太***,书皮是***的,美国亚马逊之前还有卖。
最基本的一点,罗斯家族几十万亿的财富,如果真有,是以何种形态存在于地球上?反正不能是货币,这个体量和美国发型货币总量差不多。也不能是黄金白银或者矿产,二战后地球上的大型矿藏都股份话或国有化,没有如此大估值的。债券股票更不可能,上市公司信息都是公开的。
是不是胡说八道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部***,从情节到人物,再到结局,哪个不是虚构的?哪个不是胡说八道?
影视剧里面的飞檐走壁,难道不是胡说八道?
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里面,不论文史、不论传记、更不论理化、数学,有多少都是从***设开始的呢?有多少是***说、猜想、推理、推演的呢?
当初所有的化学元素还没有全部被找出来的时候门捷列夫就是通过推算猜测出了那些还处于未知的化学元素的,那时候也有很多人说他是胡说八道。
但历史证明他的胡说八道是正确的。
即使宋某人的《货币战争》有抄袭、夸张之处,但至少在金融学的大众普及方面也是有贡献的吧?
反倒是那些咒骂宋某人的人连他那点水平和贡献也没有。
货币战争真是一本好书,有多少人真的去关注他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以往经济学的书籍是晦涩难懂,或者我们了解到是过于政治化的内容。
可以明确的是,货币战争使很多人对这方面产生了兴趣以至于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文章,也许有些朋友还因为这个报考了相关专业。
这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书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资本主义在追求利益的路上是啥都能做出来的,其实我们看看现实中的美国,其实不就是这么做的么,从珍珠港到世贸大厦,哪笔钱没有带着活人的鲜血。有了钱,就能控制更多的***。
第一,《货币战争》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评价出现了两个极端,这说明这本书是引起很多人的兴趣的,不管肯定也会,否定也罢,至少潜在地承认了这本书所引起的影响。笔者看来,《货币战争》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于当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新的“战争”形式的关注,货币之战有时比军队的战争影响更大更深远。
第二,作者表示: “其实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不可能预知到这本书会有这么多人看。”宋鸿兵在谈到他创作《货币战争》的背景时这样表示。“某种意义上,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一种自我抒发,一开始并不是按照写书的标准模式进行构思的。”在起初的阶段上,宋鸿兵是通过博客系列发表书稿的,所以,显得比较随意。而后来影响大了,争议多了,才编成《货币战争》,所以这不能期望这本书是一本严肃的学术作者。很难具体地把此书划入某一个经济学的具体分支学科,如金融学、货币学等,它是将金融、货币和相关经济***,甚至部分***设、推论结合历史来写,对于普及金融、货币知识,对于提醒人们关注货币金融方面的冲突和暗战,意义重大,但不能要求该书提供准确无误的货币知识或货币***的真实历史。确实有真实的,但也虚设的成分。
第三,所谓的 “两个极端的评价”表现了争论双方比较侧重从自己的立场去评价,有争议就会引起各方对书中观点的注意,而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往往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立场,而《货币战争》与一般教科书或货币金融方面的书籍所不同的写法,比较容易让争论各方抓住有利于己方的论据,其中,有些提法争论比较大,比如,宋鸿兵举例说,《货币战争》1所提出的“私有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权”这个概念,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关注这一个问题,表明这个问题受到了重视,争论中,一类是纯属学术性的,比如反对金本位,属于是理论探讨,宋鸿兵表示这是完全可以的接受的,哪怕语言口气再激烈,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此外,有一些反对者拿其他问题说事,目的是说你人格有问题,“想通过攻击人格降低你书的可信度”,宋鸿兵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种人格攻击,不是那么简单了,“我认为这些人是属于某些利益集团的人。”他甚至表示,“西方金融势力对中国已经有了很漫长的渗透过程。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跟这个圈子是有关系。”
第四,对于争论,确实应该站在学术角度去论述,不能从人格上攻击,而且,不管怎样,《货币战争》一书对于人们深入地了解和关注货币、金融领域的竞争是有重要意义的,现代国际关系上,军事斗争已经不是唯一的甚至是重要的手段了,更激烈的竞争或许就表现在金融、货币,甚至科技等领域,关注全球的“货币战争”对中国是有利的,我们不能夸大竞争的性质,但更不能忽略新的“战争”在金融、货币和科技等领域的表现,笔者肯定《货币战争》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是一本好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