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又有自己的货币,但是在国际贸易上大家通行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其他的欧元、日元、英镑等所占比例较少,主要以美元为主,所以各个国家之间要通过汇率换算,大多是要盯住美元,在各个国家的GDP相关的经济数据在做的时候也是通常要换算成美元。汇率的两种算法,一种是货币的兑换比率,另外一种是基于实际购买力的,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是货币的兑换比率。
1、货币的兑换比率
比如说当前我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7,这个就是1美元相当于7元人民币,如果我们要出国到美国去,那么人民币不能使用,我们必须提前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在美国进行消费,这个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汇率。
按照这个汇率计算,2018年中国GDP是13.6万亿美元,而当年按照人民币计算,我们的GDP是90万亿人民币,那么这个兑换的比率就是6.618,也就是说去年我们的平均汇率大概是6.618。
2、基于购买力的计算方式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不用出国 的,我们大部分的商品也不会在国际上流通,本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在国内消费掉的,那么货币的兑换比率对我们大部人而言就没有那么重要。
对我们大部分人比较重要的是我们的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是怎么样的,比如70元人民币在中国能够购买多少大米,能够支付多少房租,能够购买多少医疗费,能够吃几个馒头等等,因为我们知道70元人民币在国内能够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总和,和这70元人民币兑换成美元——10美元——在美国能够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绝对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使用通常的货币的兑换比率的汇率其实是不能够完全反应货币在本国的购买力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国际上还有一个标准,叫做“购买力平价”,也就是基于本国货币在 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
比如购买相同数量的一揽子的商品和服务需要35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购买相同数量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只需要100美元,那么这个比率就是3.5,比我们7的汇率要小一半,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了。
目前这个“国际元”其实是美元,以美元作为国际元,再基于本国的购买力,再重新计算一个比率,最终得到的GDP相关的数据是大不一样的。
国际元实际是购买力平价产物。为了方便对各国真实经济实力进行比对,需要统一货币计量单位。如果用直接汇率法就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不能真实的反映。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将各国货币的真实购买力统一兑换成一种货币,能够较好的衡量各国的经济实力。当然,国际元是一种虚拟货币,并没有在市场中真实存在。
现在人民币对国际元的比例大概是3.55元人民币=1国际元。如果按照这个方法,2018年我国人均GDP是64664元人民币,折1.8万国际元,在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排名80位左右。
2035年我国人均GDP能够达到3.5万国际元吗?换句话说,在17年内我国人均GDP还能够翻一翻吗?个人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以后只要年均增长率达到4.2%,2035年就能够超过3.5万国际元。4.2%增长率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很难实现。很多经济学家,对我国未来20年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实际增长率能够达到5%以上。如果这样的话,2035年超过4万国际元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2035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按照十九大的报告,2035年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设想,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际元怎么算,国际元是什么,到那个时候国际元又将是什么一个“玩意”,我想这个问题先得问问北大的高材生、学霸、博士、博士后,如果连北大的高材生甚至于北大的博士、博士后都回答不了那我们不知道这位北大教授说的是什么就不足为奇而且也不丢人了对吧?
国际元的概念很陌生,先来介绍一下:
“国际元”的学名为Geary-Khamis Dollar,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通过“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确定一个国际标准货币单位的基本范式:
步骤一:从当代经济社会人们所需的各类消费品中筛选一定数量种类的商品服务(比如50种)包括1公斤大米、1吨自来水、1平方米砖混住宅、1公斤汽油、1米棉布、1公斤***、一名护士的平均日工资、一名教师的平均日工资,等等。
步骤二:根据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比如中国,一个中等城市比如西安市,一个中等收入城市家庭在上述50种商品服务的支付权重来作为计算国际标准货币单位的权重系数。
步骤三:对50种商品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所获之数再除以100,最终得数可定义为一个国际标准货币单位,可以叫做一个“国际元”。
另外也有学者这样去计算。首先选取[_a***_]上国民经济产值(GDP)最大的若干个国家,譬如说:20个,将他们的货币,按今年的比值划一,都折合成美元,譬如美元和人民币的比值可定为:1:6.8,然后加权平均,定出一种虚拟的国际元,作为国际结算的货币。它的权值可以考虑为国民经济总量的数值。
其实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纸黄金SDR有点类似,那么为什么这里面要用这种国际元来表示,而不是用美元等其他货币呢?因为货币的价值是绝对的,但是国际元是一个相对的度量衡。比方说如果美元发生了大幅贬值,那么中间的数据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变得不连贯。但是由于国际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较起来更能够体现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比方说,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在没有滥发货币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肯定是要升值的,因为二者的相对实力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具体的汇率是否一定会呈现这种变化呢?那又不一定。所以,在衡量很长周期的数据时,最好还是***用这种相对化的指标。
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它是基于通货购买力平价(PPP)与日常用品国际平均价格的双生概念。100国际元与100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相同。
平时我们应该都听过“GDP”一词吧?不知道大家是否又听过“购买力平价GDP”呢?平时各国公布的GDP数据,都是以其国家的法定货币计算的,比如中国用人民币、美国用美元、英国用英镑、印度用卢比……而购买力平价GDP是基于以国际元为衡量货币来计算的GDP。以下是世界银行公布的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购买力平价GDP数据,如下表。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为23.3万亿国际元,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国的购买力平价GDP为19.39万亿国际元,位居第二。其实以购买力平价GDP来看,我们国家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
很多人可能会把国际元等同于美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指相同面额的国际元的购买力等同于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而非全世界。比如根据汇率换算,目前100美元相当于670人民币,也就是说,100美元在中国的购买力是670人民币,但100国际元在中国的购买力可就不是670人民币了。
从上表中的购买力平价GDP数据来看,中国的GDP是比美国高的,但按照常规汇率换算,2017年中国的GDP只有12.24万亿美元,而购买力平价GDP却高达23.3万亿国际元,因此通过两相对比,100国际元的购买力只有355人民币左右。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我们国家,从上表中的数据来看,很多国家的购买力平价GDP都是要比它按照汇率换算成美元的GDP高得多,比如印度,其2017年的GDP只有2.6万亿美元,但购买力平价GDP却高达9.45万亿国际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14725.html
上一篇
人民兑韩元汇率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