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道就像坐标轴直线,阴阳就像正负两极。
天地人三才就是三维坐标系的三条轴。
三才***就是西游记中的三头六臂,三街六市。
阴阳统摄一切正负之分,柔为阴,刚为阳,仁在内为阴,义在外为阳。
阴阳本义上是对天而言,即对时间而言。
阴为过去,阳为未来。
所谓“阴阳”,说到底就是“变”与“不变”;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
如果咱们觉得“阴阳”不怎么好理解;完全可以用“强弱”这两个字来代替;如同现代人“炒股”,从来都没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道理——咸鱼翻身不过是时间问题。
古人的思想比我们简单多了,他们的认识也非常朴素;主要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大多都会历经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有严寒,随之而来的必定是酷暑;连阴雨过后,常常就是艳阳天。
大自然是这样的变化,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呢?起起伏伏,涨潮落潮都是必须滴;有喜,必定有悲;有快乐,那么离沮丧也就不会太遥远了;
人生的历程大致如此,人的身体本身也是一样;有柔弱,必然会有刚强;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也有垂垂老矣步履阑珊的那一天。
“变”与“不变”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比如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无一不在体现这样的原则——各种“结字”的笔法,画风都是在一面求变,另外一面在坚守着“本源”。
不仅仅是中国文化中有这样强弱转换的智慧,西方文明中也有着类似的一面,比如西方谚语所说的,“如果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户”。
01
阴阳是《周易》的根本。
而《易传》认为,天地人伦,都有阴阳,也都有尊卑。
比方说,天是阳,地是阴;君是阳,臣是阴;父是阳,子是阴;男是阳,女是阴。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阴阳。就连同一事物,也如此。
比如手心是阴,手背就是阳;闭眼是阴,睁眼就是阳;影是阴,光就是阳;寒是阴,暑就是阳。
所以,《易传·系辞上》就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周易》的思想—— 一阴一阳之谓道。
当我们谈及阴阳时,总是带着神秘色彩,如九阳神功、九阴真经、滋阴壮阳、***阴补阳、阴差阳错、阴盛阳衰、阴阳怪气 、阳奉阴违、阴阳疏途等。
什么是阴阳?阴阳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事物的属性,是从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属性”。《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离合论》有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明代医家张景岳说:“阴阳者,有名无形,包罗万物者也”。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是事物得以发展的根本。如天与地,水与火,寒与热,白天与黑夜等,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千变万化,总不乎阴阳的对立统一。事情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不断在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消长。“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太阳出来谓之阳长阴消,太阳下山谓之阴长阳消。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都是阴阳消长的过程。花开花谢又花开花谢,生老病死又生老病死,阴阳不断地消长变化。阴阳相互依存,阴无阳则万物不生,阳无阴则万物不长。如树木的成长,地面以上的部分是阳,地面以下的部分则为阴,两方面缺一不可。人的顺境与逆境也是阴阳消长的关系,顺境时不要太得意,逆境时不要太失意,因为随时可能乐极生悲或否极泰来。如果顺境是阳光、空气和雨露,那么逆境便是土壤和水份。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变形,应该的在顺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逆境时努力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14834.html
下一篇
数字货币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