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是世界货币,一国本币与美元的汇率,对该国的对外贸易,有较大的影响。
倘若某国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偏高,那么该国面临贸易逆差的可能性,就会偏大。倘若某国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偏低,那么该国获得贸易顺差的可能性,就会偏大。
美国将越南丶瑞士列为汇率操纵国的目的就是,强行逼迫越南盾丶瑞士法朗对美元升值。
一旦越南盾、瑞士法朗对美元升值,越南、瑞士的出口市场份额,将会受到挤压。而越南、瑞士的国内市场,将面临国外商品、服务的强力竞争。如此一来,越南丶瑞士的经济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一旦越南丶瑞士拒绝让本币对美元升值,那么美国就会指责越南、瑞士操纵汇率,进而对越南、瑞士对美出口的货物、服务加征关税,施加限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将越南丶瑞士列为汇率操纵国,对越南、瑞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阻碍作用。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借机压榨越南丶瑞士两国。美国此举就是强盗行为!
越南和瑞士被美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会受到什么影响?
对美国来说,是没有什么规矩和规则的,他们的需要就是规矩,他们的需要就是规则,谁让美元***了全球货币,又让谁允许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说三道四,想怎么就怎么的。显然,这不是哪一国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尤其是美国盟友们的问题。美国的那些盟友,不仅不对全球利益考虑,甚至对自身利益也不考虑,任凭美国作威作福。
而此次美国将越南和瑞士作为汇率操纵国,理由很简单,美国在与这两国的贸易中感到“吃亏‘了,想以这样的方式给美国以让步,让美国获得更多利益,否则,就会在贸易和汇率等方面打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
不过,只要自己强大,就不要怕美国打压。面对他们提出的汇率操纵国,只要自己能够应对,美国也没有办法。只是,越南与瑞士很难做到。
美国现政离落台个把月,四围制裁和控制他国的汇率和贸易。美元确有世界的比重和汇率控制,但这种状况不会持久和长远。试问美现况是疫情肆逆,内乱加经济下滑,债台高筑要改变现实的困境巳很不容易,再者国际社会的进出兑付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新兴的付汇和货币,债约应运而出,欧盟的比例已有超美的趋势,在这前提下对美不是好消息,当然瑞士和越南归入操控版图确有碍贸易的出口和币值增升,但始终国际社会的铺排会有转机和变更,有否時间表就难言确定,但格局一定会变,美控制的进程必遭阻滞和失控!
说明老百姓对国家管理的信心较强。
目前全球经济动荡一个最重要的背景就是美国开展的贸易战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次序,经济的***不是在一个传统的框架内商讨解决,而是***取中世纪的野蛮血腥的厮杀来处理,不得不说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退步。
美国利用其经济发展良好、美元升值的良好战略背景下,展开对其他国家的的经济战,美国种族优先论显示了其资本主义的贪婪和无耻。所以在以上背景下,非美国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加上美国对移民政策的收紧,导致人口自由流动受到限制,近期外交部发布去美风险提示也显示了这一点。
从经济方面,虽然我国人民币有所贬值,但是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对冲美国有可能提高的关税壁垒,而且我们有3万亿规模的外汇储备,加上全球可流通人民币数量规模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是有能力稳定汇率、防止人民币大幅贬值,所以老百姓还是心里非常踏实的,并不急于换美元进行投资或者投机,目前外汇的兑换还是非常稳定正常的。
人民币汇率罕见连贬,有其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汇率罕见连贬的情况,是内部和外部原因叠加在一起的造成的。因为,我们国家一直实行外汇管制制度,所以通过扎堆换汇能流失的外汇并不多,这不是造成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虽然人民币最近贬值有点凶,但总体还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从结构上分析,在季线图上,人民币已经连续升值20多年,直到2014年,才开始第一次回调。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世界上那有只涨不跌的走势。
内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以投资驱动性经济为主,就是以货币来撬动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可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少,投资性驱动经济的性价比就越来越低了。
如上图所示,绿线代表的是M2/GDP之比,在2000年以前,[_a***_]比值基本在1左右,意思就是每投资1元钱,就能拉动1元的GDP增长;但到了2016年以后,这个比值增长到了2左右,这说明,现在要投入2元才能拉动GDP1元的增长。
如果M2的增发配以GDP的高速增长,那货币超发的压力就会被经济的增长给稀释。但现在,由于处于经济转型期(不得不转型),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以前M2超发的弊端就显现了出来。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会导致货币贬值,现在我国M2的发行速度也相应的在降低,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外部原因
2015年以后,美元进入升值周期,但我们处于多方面的考虑,没有跟随美国加息,这就造成了被动贬值的压力。自2015年美元一共7次加息,15、16年各一次,17年三次,18年在3月和6月各加息一镒,到现在加息两次,加息的步伐在加快,非美货币贬值的压力也在增大。叠加上国内的原因,是造成本次人民币汇率罕见连贬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在下降,但还保持6.7%的增速,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依然是领跑集团,不存在大幅贬值的条件。不像阿根廷一样,国民经济严重依赖外资,外资一撤离,经济就陷入停滞。而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消费链,对外依存度不高。所以,基本面不存在大幅贬值压力。
呵呵,你想听真话么?可能有点悲观哦。
我了解的情况就是外汇管制,富人(中产以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通过蚂蚁搬家的方法,每年换够自己的外汇上限,有的甚至会雇人用多个账户的方式(不合法的哈),加快资产转移速度。他们早已积累起了足够的外汇资产,根本不需要临时抱佛脚式的扎堆换汇。
而稍微有头脑的中产,也是在前几个月,龙票虚高的时候,就已经把今年的额度换光了,谁会等到现在已经连续跳贬了再去跟风换呢?上个月美刀就已经很强势了,非美货币纷纷走低,只有龙票独立支撑,大家看看对比一下港币和人民币对美刀的汇率。当时的走势太明朗了,有点经济学常识的都知道,那个点位,龙票是守不住的,贬值是迟早的事。
而剩下的,要么就是对外汇投资之类毫无概念的老实群众,要么就是根本没有什么闲钱去换汇的苦币底层。所以,没有出现排队换汇一点也不稀奇。从这个点上给自己找信心,反而只能只会显得没信心。
当然,个人觉得,这个点位确实也没有扎堆换汇的必要。龙票不太可能会一直继续这么贬下去。最近的跳贬,是对前期美元走强的滞后反应,并不是人民币走弱导致的,我们已经是坚挺到最后一刻的非美货币了。
所以,个人观点,没有排队换汇这个事,不值得吹嘘;同样,对龙票近几日的跳贬,也不需要太恐慌。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
更加让坚定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利好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多元化发展!利好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利好中国工业产品制造标准升级!下决心金融平稳有序发展证券投资市场!从重打击金融证券违法犯罪行为!防范上市圈钱转移资金流向国外!让投资者得到投资红利回报
央行降准备当然会对货币造成影响了,而且是积极的影响。我们知道,最近两年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开始闹钱荒,特别是进入2018年后,企业债务违约频发。央妈降准,释放低成本的货币,自然是为企业解渴。
我国当前的准备金率现状
我国当前的准备金率在经历了今年的四次降准后是15.5%,而发达国家远低于这个数值,如美国大型银行为10%,小型银行没有规定;日本和印度只有4%;欧元区只有1%,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更是直接没有要求。
准备金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通货币的数量,或者说货币的使用率。我们知道,货币乘数一般约等于准备金率的倒数。以我国和美国为例,我国的货币乘数约等于1/0.155≈6.5,而美国的货币乘数约等于10。意思就是说,我们每发行1万元基础货币,理论上可以创造6.5万元的流通货币,而美国可以创造10万元的流通货币。
降准对货币的影响
我国以前出现钱荒时多***用MLF和SLF来解渴,但这种做***增加企业的负担,如果是短期的钱荒还行,忍一下就过去了。但现在美元在大的升值周期内,恐拍还有两年的货币紧缩期,再加上贸易战和经济转型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企业本身就很过,再***用“麻辣粉”的形势来解渴就得不尝失了,毕竟1年期的MLF到银行手里的利息就有3.3%左右,再到企业手里更高。而降准释放的资金对银行来说不用再多加成本,降准的资金本来就是银行按要求存在央行里的资金,现在只是央行把要求放低,不用存那么多了而已。
因此,降准是在基础货币不变的前提下,为银行释放更多的可用资金,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但是这部分资金只有真正的流通起来,才能发挥作用,而低利率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让货币流通起来。如果我国的货币流通机制被打通了,那这次降准释放的7500亿资金,就相当于创造了接近5万亿的流通的货币。但流通不起来,就像进入楼市被冻结在里面,那当然也起不到多少作用。央妈降准释放低利率的货币,企业用低息贷款盘活生产,提高工人待遇,工人手里有钱有了消费的冲动,消费增加刺激经济增涨,盘活了整个经济。
总结:降准对货币的影响大小,关键在于看货币流通性的好坏和流向那里,降准的资金流入实体企业,打通流通机制后能盘活我国整个经济的活力,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如果这部分资金流入泡沫产业,如地产、股市等就会制造通胀,货币贬值,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所以,在降准前,楼市冻结了流动性,股市大面积降杠杆,就是希望资金流向实体企业并形成良好的传导机制。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1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