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一季度全国gdp

  1. 数据公布了!一季度中国GDP为4.25万亿美元,美国GDP是多少?
  2.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现在投资房产会赚吗?
  3. 如何看待我国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对全年经济形势影响大吗?

数据公布了!一季度中国gdp为4.25万亿美元美国GDP多少

这个成绩比较可以的,大家都知道,第一季度的在全年的占比比较低。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至少在19以上。人民币升值也是一大助力。至于美国呢估计增长个一万左右。不太会预估。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现在投资房产会赚吗?

下降的GDP和逆市的房地产投资

根据今天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GDP为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一季度全国gdp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一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7.7%,相较1-2月的前值-16.3%大幅回升。

GDP创纪录下降的同时房地产却回来了。

数据上的回暖说明房地产投资总体恢复较快,对3月整体投资的恢复贡献较大。

一季度全国gdp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产投资再挑大梁,似乎再一次重演了!

政策公布的数据是有滞后性的,也就是市场已经发生了一些事情。

比如:

一季度全国gdp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楼市

过去一两周来,关于深圳房地产暴涨的讨论猛然多了起来,上周南山、宝安住建部门特地发文,严打喝茶费——宝中3个楼盘据称需缴纳最高达100万元的“喝茶费”。

今年投资房地产不会赚钱

原因:①很多城市房价已经很高了,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子;②80、90后基本已经买过房,00后家里有房,总之,大家都有房,需求决定了购买;③即使现在有刚需青年买了房,如果不去以高一点的价卖,怎么可以赚钱,那么,现在买的房,5年后卖给谁,10后更不需要房子了;④中国的人口密集度比日本大吗?日本人多地少,房子都够住,中国不够吗?在中国,每人一个独立别墅,都不会拥挤,何况现在的高楼社区,总结:房子是必须品,但不是稀缺品;⑤经济不好时,大家都是现金为王,购房不是很多人计划之内;⑥房子要涨,根本动力是购买需求量大不大,另外,还要有人去炒,这些能炒房的人都是有钱人,有钱人也都是聪明人,他们不会去炒房,房价自然回归本来面目。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现在喊得最多的就是疫情结束后报复性消费,但很难实现,据统计,国民收入中有70%是给到银行还贷了,今时不同往日,所以基本不会出现2003年非典结束时候的报复性消费。那么这时候投资房地产无异于风险大增,因为没有上涨的动力,政策没有,民众口袋也不支持,央行最近一直提的就是稳增长,稳预期,以稳为主,意思就是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

大家好,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一季度GDP增速情况,同比下降6.8%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的“最差”表现。这也足以说明此次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经济增速规模下滑的情况下,会是投资房产的最佳时期吗?或者说投资房产会赚吗?劝君谨慎。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房地产行业虽然也受到冲击,但是影响并不算大,房企降价求生的本意并不强

图上所示是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方2020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可以看到受到冲击最大的其实还是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制造业),这也是造成产值降低的主因。仔细观察后发现,相比于房地产业同期下降只有6.1%来说,其实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受到冲击有限也就意味着房地产行业规模降价,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抄底”基本就不会出现,毕竟此次危机并没有到底线。类似于[_a***_]这样的全国性房企搞“线上打折促销”更多的时候只是“寻求舆论支持”,广告效应要大于实际成交不过此番操作确实逼迫了不少本地中小房企做出降价促销的应对。

房产投资从2018年后就已经不行了,购买力不足、需求不足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来解决,只要不搞刺激房价就很难大涨

图上所示是2005-2018年我国房企住宅销售套数走势图,可以看到一个基本规律“但凡住宅销售遇到困难,一旦刺激或者取消调控就会导致房价上涨”。2018年住宅销售套数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属于“微降”,并不是类似于2008年和2014年动辄就减少100多万套;也就是说国家搞“刺激”的概率不大,尤其是2020年疫情情况下,国家仍然坚持“房住不炒”。也就意味着国家刺激基本会退出,也就意味着“房价不会大涨”。这个时候投资恐怕还是要充当“接盘侠”的角色。

国内可投资渠道少是一直存在的问题,股市、房市投资目前来看都“不靠谱”

恢复国内经济到正常水平是当务之急,这个时候应该不是投资的最佳期,尤其是房产。毕竟我国房价上涨的主动力(尤其是新房)还是集中在“刺激”上,不过从目前来看国家也不敢进行规模刺激。图上所示是2006-2018年我国房企总资产及负债率走势图,可以看到之所以2008年和2014年国家敢搞房地产刺激或放开调控的原因在于房企负债率尚可接受,但是2017-2018年负债率已经高达79.1%来说,银行恐怕都没有敢继续扩大房企负债的“胆量”。大家可以理解为在房企负债率没有明显降低情况下(75%左右),国家再次搞“刺激”“放松调控”的可能性不大。

什么时候才是房产投资期?明显放松调控是起码标志,目前我们一直在“纠错”

一季度GDP下降6.8%,基本上在市场的意料之中,服务业下跌比工业还少,中国经济韧性显示出来了,所以疫情基本上不会成为左右房产投资的关键因素,房产投资还是要用更长周期的逻辑来判断,现在闭眼买房都能大涨的时代过去了,买房很考验眼光,个人认为买房不再适合大比例杠杆了,举两个例子吧。

1、我有400万,稳健理财(比如存银行、买国债)的收益率4-5%一年妥妥的,也就是说每年可以给我16-20万的现金流,这么多的钱已经基本可以保证我家庭开支处于游刃有的状态,***设以10年为限,10年间我差不多应该可以有180万左右的现金流可以使用(不计算复利,暂时也不考虑未来可能会降息,理财收益率降低等因素)。但是,我不满意这个收入,所以我决定投资房产,买入某二线城市一套房产,杂七杂八,加上装修、家具什么的,刚好花去400万,手里的现金没有了,房子用于出租,刨除各种费用,今年就业形势不是很好,未来预计每年租金大概8-10万块,以后可能也会涨点儿,这样未来10年时间估计会给我提供100万左右的现金流,比理财要少80万,这么计算,如果10年后,这套房不能涨到480万,也就是上涨20%左右,我就是亏的。那么未来10年这套房能不能涨20%呢?好像很容易啊,因为经验告诉我很多时候房价一年就能涨20%,即使涨不到20%,好像我也是可以承受的,因为房子还在,租金也可以视作持续有的。那房价会不会下跌呢?比如下跌30%,我的房子变成280万,但是基本上不会影响出租收入,我也不用还贷,好像不会对我的日常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2、我有100万,这些钱用于各种门槛的理财基本是够的,还是那句话,一年收益率4-5%,一年有个4、5万收益,蛮好的。可我就是觉得房价会涨,想买房,但是这点钱连个基本也就是首付钱,但是因为强烈看好房价,大家不都是说房价下跌了么,我出手抄底,用这个钱,又贷款了300万,贷款期限25年,其中公积金只能贷100万,商业贷则是托朋友拿到了9折,买入某二线城市一套房子。

买房之后,房子出租一年收入是10万,但是一年要还贷19万多,等于一年新投入资金9万元,25年一共还贷477万,但其实只有220万是我要拿出来的,其他250万来自房子的租金收益。两相比较,一年4、5万的理财收益没有了,还要每年新投入9万多。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只要房价不下跌就行,微跌也可以接受,怕的就是房价大跌,比如下跌个30%,400万的房子变成280万,那我未来还要还300万?那是什么感觉?

设置这两个场景,主要是想说明,每个人的资金状况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别人用余钱买房,你借钱买房,这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高杠杆买房的人房价哪怕不下跌,只要不涨就有可能是亏钱的。

欢迎关注和点赞,一起交流投资和理财经验。

如何看待我国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对全年经济形势影响大吗?

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究竟几何?

因为疫情,中国经济在一季度遭到重创。统计局最新公布,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前值为增加6%。这是中国经济多年来第一次录得负增长。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一些沿海外贸大省也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广东江苏一季度外贸呈现两位数下滑。

消费方面,多家研究机构认为,消费同比下行,回暖需要政策。预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0.3%。随着疫情防控战线拉长,疫情的冲击已从供给端传导至需求端,居民的消费信心开始受到一定影响,消费回暖将呈现渐进增长的节奏。预计二季度起消费数据将开始稳步提升,五一 的“五天长***”有望助力消费数据冲高。“延迟的消费”不等于“消失的消费”。实物消费方面,疫情本身利好医药,地产链可能随竣工修复,家电汽车消费刺激等。此外,服务消费占比达57%,医疗、交通、文娱等服务领域的消费或随着疫情的缓解开始增长。

疫情对零售市场短期冲击大,但消费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1-2月份市场销售明显下降主要是受短期外部因素冲击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并未消失。后期随着疫情因素消除,抑制性消费逐步释放以及市场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