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gdp年均增长

  1. 为什么长沙这些年gdp增长那么快?
  2. 地摊经济是什么?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新倡导地摊经济?

什么长沙这些年gdp增长那么快?

长沙这些年的增速确实可圈可点,平均增速上到了11.7%,相比10年前的总量增长了将近2倍。但同时也应看到已呈逐年下降趋势,意味着长沙经济面临更大的竞争。至于前些年为何会发展比较快速,大致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

一、政策优势

总有部分人说到长沙就是没有任何政策照顾,其实不然。中部一个国家新区:湘江新区就是属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功能区。连武汉为此准备好久的长江新区都被冻结,可见长沙还是有政策助推的。

gdp年均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湘江新区,2015年4月成立,占地面积49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1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5万,2017年新区GDP2209亿元。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三。
其它还包括4个国家级经开区和一区四园的长沙高新区(区内拥有1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部关于全国169家高新区中评价中,综合实力排名第11位。获批如此之多的国家级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政策经济功能区,长沙还是享受了国家政策照顾的。

二、产业优势

印象中的长沙,不沿边不靠海,先天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意味着工厂少,投资少。其实不然,长沙四个国家级经开区,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再加上麓谷,吸引了大量内外资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超3000家。仅长沙经开区便有超过191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5家。

在产业方面,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均是千亿级产业,再加上经开区的汽车产业,仅长沙便有7个千个级产业。如此之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极大的带动了长沙的发展也就不足不奇了。

gdp年均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城市竞争力

这几年长沙每年吸引的人口在20万以上,位居全国前列水平。得益于工作机会的增多和低房价,使长沙的城市吸引变得更强。不依赖于土地财政的经济结构,又让低房价可以一直维持比周边省会都低的水平。使长沙成为工作与生活兼顾得比较好的城市,也由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各类型人才。

再加上中西部地区仅次于武汉、西安的科教文卫强市,一定程度上也留住了不少本地人才。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gdp年均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在于产业和人才是关键。当这两项都具备,再加上省内不遗余力的***倾斜,快速发展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2018年长沙GDP达到11003.4亿元,是全国16个“万亿俱乐部”成员之一。这些年长沙经济发展迅速,十年前长沙GDP只有3000亿左右,如今已经突破万亿,十年间增长了3.6倍多。

为什么长沙这些年GDP。增长这么快?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省内的扶持。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都推行“强省会”战略,几乎集全省之力发展省会,因此导致省会“一城独大”的现象非常明显,其中湖南也是不例外。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获得了省内的大力支持,因此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类似的城市还有成都、武汉、西安等。

第二,国家政策。长沙拥有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是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城市,同时还拥有用六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因此国家对长沙的发展重视程度甚至已经已经超出一般的副省级城市,拥有众多政策扶持,长沙经济发展自然是非常好的。

本世纪以来长沙的经济崛起速度非常之快,甚至已经让武汉感到压力了。2018年长沙市GDP达到 1.1万亿元,只比武汉少4000亿了。长沙市的长沙县,常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的前10位,也是中西部省份唯一一个进入前10名的百强县。

为什么长沙发展的那么快,有什么独门秘诀吗?我认为他的秘诀就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搞房地产开发。长沙的经济要比南昌繁荣的多,但房价却比南昌更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长沙没有依赖房地产开发。

根据“求是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的报道,长沙作为中部省会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在长沙经济格局中占比达1/3,并且结构较好,重化工业少,历史包袱轻,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长沙充分发挥制造业比较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加快构建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动力系统,增强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中部崛起核心增长极,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长沙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在制造业,发展的出路还在制造业。长沙市将抓住智能制造这个关键,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态势。下图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三一重工18号厂房,可以实现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

目前,长沙已经形成好几个千亿级别的制造业产业,包括机械、电子、汽车。最有名的还属工程机械制造业,那里汇聚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多家国内知名工程机械企业。长沙市也因此成为我国最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地摊经济是什么?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新倡导地摊经济?

所谓地摊经济,就是不需要市场主管部门许可,在指定区域经营的小零售商,它的特点是,经营灵活,经营人可专职也可兼职,它拾遗补缺,是对大型超市商场商店的一种有益补充,可极大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也是解决就业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城市活力的一种体现。

地摊经济是公有制向私有制过度时期的产物,是小众经济,改革初期就有大量的地摊经济,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带着执照坐地经营。

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环境恶化,城市人口密度增大,交通拥堵,地摊经济又成了制约城市的发展。

城市他进程中,房地产开发了大量住宅和商业地产,为了销售底商增加GDP,只能牺牲小众经济,增加商贩管理,使其进入合规的市场或门店。

这次重提地摊经济,是因为疫情影响了企业生产,影响了大中消费,门店没有客流,底层商业需要[_a***_],为了保证疫情的成果,现实又不允许封闭空间开放,底层就业又需要解决,这才是重提地摊经济的直接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地摊经济这个词炒得有点火,究竟国家政府部门出于什么原因,又想让摆摊设点的从业人员重出江湖,因为本人的政治学习没有跟上,所以***部门的指导思想也就没有办法领会了。但是作为一个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活动,对底层民众的经济生活的便利和支持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摆摊设点的小商小贩成为了城管、市容管理的清理对象。街道好像整齐了,但是买东西真的不方便了,那些不是专职的买卖人,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便宜蔬菜没有了,那些利用业余时间搞点副业经营的也销声匿迹了,从前走出家门马路边上常有的早餐点也看不见了。经商的是没有了,满大街带红箍的城管却多了,隔三差五来的市容检查团也多了。

不管国家为什么要重启地摊经济,但是在疫情刚刚过去,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地摊经济确实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活动起到积极的支持和保障。首先在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摆摊设点作为个体经济的一部分,能为底层民众快速增加就业和收入,减轻因为疫情造成的停工就业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贡献。另外地摊经济,极大的方便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内容,能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在疫情蔓延的风险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地摊经济所独有的室外活动模式相较于室内门店无疑更加安全


就在前几天的两会上,总理提出来的温暖民心的地摊经济: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我看到有些城市,街边到处是小店,卖什么的都有,不仅群众生活便利,整个城市也充满活力。但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很震撼!其实在看到总理这番讲话之前,我真的不知道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月收入只有 1000 元,加之今年疫情的影响,能看出来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就业岗位也在减少,失业率已经高到所有人都能感觉的地步了(我知道的同行业公司,也有不少裁员的),而这时候国家提出“地摊经济”,无疑是让这些人拥有了“工作”的机会,增加了就业的岗位,别小看这小小的地摊摊位,对于很多家庭,很可能就是解决一家人温饱的大事情。

截止到 5 月 22 日,成都已经临时设置摊点 2000 多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月 18000 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 20000 多个,增加了就业岗位将近 10 万。

有些人会认为,地摊经济抢了商铺的饭碗,分掉了一杯羹,但是我认为也不一定,地摊一般都是早市和夜市,可以带来人流量,而店铺也是可以进行调整的,不是允许越门经营嘛,对于店铺而言,其实是扩大了经营的面积,而且店铺的经营时间更长久。不过再换一个思路想想,现在实体店铺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高房租,如果能对房地产有一定的冲击,相信我等底层人民还是会拍手叫好的。话说我们家附近有一个超级好吃的牛肉拉面,开了两年撤店关门了,贴出来的撤店公告上写着:“房东给我们涨价到 100 万一年的租金了,我们得卖多少碗面才能挣出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