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正文

股市大跌影响可转债吗知乎

  1. 可转债的暴跌风险你怎么看?

可转债暴跌风险怎么看?

可转债具有债权和期权双重特性,可转债下有保底(100元加0.5~3元利息),上不封顶(转股后变成股票,享受公司长期增长)。只要可转债公司不破产,投资者面值以内买入遭受亏损概率不存在;如果投机则要注意:可转债转股价30天内有15天超过正股价130%或者连续20天超过正股价130%,发行可以强制赎回,这时转债价格可能会暴跌。

投资可转债的风险有:

  1、投资可转债时会有股价波动的风险。

股市大跌影响可转债吗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利息损失的风险。当股价下跌到转换价格下时,可转债投资者就会被迫成为债券投资者。而可转债的利率一般是会低于同等级债券利率的,所以投资者会面临利息损百失。

  3、提前赎回的风险。许多的可转债是规定了发行者在发行一段时间后,要用某一度价格赎回债券的,而提前赎回则限定了投资者的高收益

  4、投资可转债面临着强制转换的风险。

股市大跌影响可转债吗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起可转债,可能还有些朋友并不清楚,不过前几天, 泰晶转债大跌了47.68%,前一天买入的投资者可就损失惨重了,这才让人注意到了可转债的风险。那么可转债是什么,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又有什么风险呢?

首先,可转债理论上是攻守兼备的品种。它本身是债券,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成股票,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入股股票行情一般,那么持有可转债至少有获得利息的收益,本金理论上也是有保障的;如果是行情好的话,又可以计算一下是不是转换成股票合适,可以转换成相应的股票,所以进可攻,退可守。

可转债的申购信用申购,即你想申购就可以去申购,按照过往经验来说,基本上会有20%的收益,看起来是不是很诱人?不过需要提醒各位的是,一般人中一次可转债,基本上就是1000元,那么20%的收益,其实也就是200块钱,这样的收益也就是零花钱,跟新股申购来说,显然没有新股申购中签一次来的收益高,所以可转债申购对于一些人来说,申购几次可能就懒得申购了,比如小编我,当然,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像新股申购那样有提醒,所以经常容易忘。

股市大跌影响可转债吗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既然申购大概率会赚钱,为何还有人会赔钱呢?这是因为申购中的签,盈亏太少,很多人不满足,所以开始交易可转债,而随后交易可转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

不设涨跌幅,而且T+0。

听起来是不是很“爽”,对于那些成天嚷嚷着希望A股T+0的投机客来说,可转债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品种,而且在可转债正股出现大涨的时候,可转债很容易出现大涨,再加上不设涨跌幅,那么在行情稍微热的时候,确实日内会有很大的波动,这就是有些客户会选择的原因。但是你要知道,这种不设涨跌幅的,在我的证券历史中,上一个品种,就是权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问问老股民多少人栽在权证的身上,看起来赚的快,其实跌的也快。同时可转债还有个规定,可能触发强制赎回,强制赎回的价格,是100元加上利息,显然,你如果在远高于100元买入的时候,就很可能因为强制赎回,而突然间亏损很多,这就如同泰晶转债。

所以,对于可转债的投资,一般的投资者,你只要去做做可转债的申购就行了,即便不考虑强制赎回的风险,T+0和不设涨跌幅的交易制度下,其实都是机构的博弈,散户太容易成为韭菜了。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股清流,更多投资案例与逻辑思考,敬请关注!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估计提问的网友是被这二天刷屏的消息“个别可转债价格坐上‘过山车’,单日暴跌逾40%,投资者面临巨幅亏损”而提问的吧。

所谓可转债(Convertible bond ,可转换债券),首先是公司债券,买了以后可以获得利息。而且,同时它还带有一个“可转”的options(选项),即可以把债券转成公司股票。就是这个选项,给了投资者更多的灵活性:如果公司的股价上涨,就可以选择将债券转换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带来的投资获利;而如果股价不涨、甚至下跌,那就可以继续持有债券,获得利息回报。

因此,从表面上看,可转债是一种似乎可以“两全其美”的投资工具,真那样吗?

由于这种“左右逢源”的特性,可转债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青睐。但就在开头提到的那则消息“单日暴跌逾40%,投资者面临巨幅亏损”中,投资者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差不多一半。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搞懂这个问题的答案,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可转债的投资规则和风险。

篇幅有限,不便详谈,就只点一下吧:请注意“强赎触发价”,涉及到可转债发行公司保护自己利益的一条重要条款:提前赎回条款。

总之,“针无两头利、甘蔗没有两头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要仔细研究投资工具的风险提示,确保自己搞懂其中的来龙去脉,在充分明白其中带有的风险之后,再慎重决定是否入市吧。

点到为止吧。

最后,顺便打个小广告,《美国生活经济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