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国短短的三十多年历史中,进行的经济改革有很多次。最有名的一次就是那次包含发行金圆券的改革了。结果如何?那还用说吗,呵呵。这次改革进一步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败亡。我们就来说说这次改革的原因。
这次经济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挽救濒于崩溃的财政和陷于绝境的金融。
1、 财政濒临危机
1946年,既民国三十五年,从重庆搬回南京的国民***发动了内战。因此造成了军费开支激增,进而导致财政赤字严重。根据《中国通货膨胀史》记载,仅当年的财政赤字就达到46***8.02亿元,1947年为293295.12亿元。
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国民***只能依靠借债和收税来维持,但由于之前滥发纸币,造成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货币发行的猛增,不但未减轻财政危机,反而加重了这一危机,造成了金融的崩溃。
2、 金融系统崩溃
由于恶性的通货膨胀,造成货币猛烈贬值,当时的法币与美元的比价持续下跌。1946年3月,南京***将外汇汇率1美元比20元法币改为1美元比2020元法币。到了1947年2月,就已经增长到1美元比1.2万元法币,***中则更高。于此同时的就是物价的飞涨,1947年的物价同比上涨83796倍,第二年达到了492万倍。
这一幕在电视剧中也有体现。《北平无战事》中祖峰扮演的北平银行金库主任月薪达到2000多万,但妻儿维持温饱都困难;《潜伏》中站长、余则成和李涯打一个赌,赌资就有100万。
当时国民***为了挽回法币的信誉,开始抛售黄金和美元,结果造成了黄金抢购潮和外币兑换潮,经济危机进一步加重。
这是一场发生于1948年8月至1949年初的民国“欺骗闹剧”,这是蒋介石及***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财政金融局势而进行的“垂死挣扎”,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对人民大众的敲诈掠夺。通过这场币制改革全国民众彻底认清了蒋介石不仅是政治上的***而且是经济上的“窃国大盗”。
解放战争打到1948年,蒋介石集团不仅军事上连吃败仗,政治上日益孤立,财政金融上也濒临崩溃,形势迫使蒋介石于当年8月20日开始进行币制改革,核心内容是发行新币金圆券和控制物价到“8.19水平”,强制老百姓用黄金或白银兑换新发行的不值钱的金圆券。为打击屯集物资哄抬物价,蒋经国赴上海“打虎”,一度抓捕了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平,查封了孔令侃的扬子公司,但在宋美龄的干预下,最后以放人和不了了之收场。
蒋介石在“国”与“家”两者中,选择了后者,为他彻底失败逃亡台湾埋下了伏笔。
蒋经国上海“打虎”的失败,意味着金圆券改革的失败,随后物价继续飞涨,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另起炉灶,开始了往台湾偷运物资的过程,把广大老百姓兑换金圆券上交的黄金和原国库储备白银共计五亿美元都偷运到了台湾,这成为以后发行新台币的准备金和台湾经济起飞的基础。
蒋介石在币制改革前后的丑陋表演,最后彻底丧失了民心,他自1927年背叛工农***革命群众上台,到1949年掠夺人民成窃国大盗下台,遭到人民唾弃,充分说明他是人民的公敌,历史的罪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2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