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怀疑清朝GDP的,另外还有很多有农业国不如工业国,实际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真正具有决定性的产业只有一个纺织业,所谓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纺织业革命
这里面有个数据,1850年英国产棉布20亿码,占据世界一半,是剔除掉清朝,清朝1840年国内棉布产量接近40亿码,实际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英法诸国需要殖民地,一方面是国内是农产品特别是原料,另一方面是销售市场,第一个革命最大的问题是相对于农业社会的天花板不高,什么意思,当时印尼,印度,巴西这些人口大国被殖民之后被限制发展自己的工业
第一次革命初期因为运费和工资原因,实际竞争力不是你想的那么强
另外仅仅纺织业一个国家消费能力有上限,和后世不同,比如后世中国出口纺织服装,进口高科技产品,彼此各国产业互补,而当时只有纺织业的前提下,欧洲国家就***取限制印度巴西等国的方式
首先军队战斗力不行,没有强军。打顺风仗还行,逆风仗不行,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就可以看出来了
其次,装备不行,长枪大刀怎么能打得过坚船利炮
然后军官指挥不行,贪生怕死,有没能力
最后政府不行,官吏***,昏招百出,没有敢战的决心
尽管清代的经济总量是很大,但经济结构却十分单一啊。清朝经济在康雍乾三朝达到封建小农经济的顶峰,随后就开始衰落了。
GDP虽然很高,但问题人口有4亿之多呀。人均GDP低得发指,两极分化,贫富差距巨大,乾隆三十五年以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官吏***不堪,这种局面下,大清又如何不战败的呢?
上面这张图,是乾隆三十一年的财政收入,税收大致达到了5000万两白银、而征收的粮食也有831万多石。
以上是清代财政收入的一个大体情况,实际上各个时期情况大不相同,我们就以比较稳定的康熙三十一年的这个岁入做最理想状态下的收入来对比支出情况,来一窥大清的强弱。
而大清的支付,大概有以下几项:
1,皇室经费
其中包括了皇帝和其家族开支费用,由内务府经营,开支内容主要包括***办,织造和内务府的经费。这种经费,一部分来自内务府管辖的***庄田地租,一部分是由户部制定从各省关税中解拨的税款。在君主专制的俄国家,在公私财政不分的情况下,这是一笔很大的消耗之处,有时候没办法计量。
2、俸禄
GDP是工业时代之概念,大清朝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哪来什么GDP之说,再说是哪路神仙统计出清王朝之GDP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呢,言之凿凿,谁信?可英帝国于清乾隆二十五(1760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后美、法、德等于1840年前后也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时的大清朝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呓语着西方列强都是蛮夷小国;守旧、封闭、僵化的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当时之世界大势无知的像个白痴。后一万步讲,就算你GDP第一吧,可在鄙人眼里无强大军事国防能力为支撑的GDP就是别人砧板上的大块肥肉而已,就是我们古人所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落后就要挨打”,就是现今已文明到廿一世纪了,在国际竞争中,弱小之国的利益是得不到保障的,往往是强权之牺牲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个数据只是估计,是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活跃度来判断的。当时大部分国家都自给自足,部分陆运交易,极少有海运交易的国家,因为科技原因。当时的宋朝科技绝对是世界第一,先进的造船技术以及航海技术(司南),以土(陶瓷)换金。低造价,高收入,宋朝的GDP第一没什么争议,至于有没有这么高就不是那么确定了。
清朝也是用以土换金的方式创造GDP,但是量肯定没有宋朝多,但由于陶瓷极守喜爱,收入也相当可观,清朝早期是的GDP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拒不确定统计,清朝乾隆时期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在甲午战争前,朝廷和大部分朝臣对于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认为日本只是蕞尔小国,不足为虑。在日本倾尽全国之力扩充军需的时候,清***反而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了军费预算,以致在准备根本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结果一败涂地。
清朝末年,国家四分五裂,如同一盘散沙。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朝廷也分成帝后两派。国家内部不团结,各方势力贪图自保,自然无法做到全力以赴去应敌,失败是必然的。
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我国可以说是整个亚洲最先进的大国,而在东亚以及东南亚这个范围之内,我国一直占据着影响力第一的位置,整个东亚以及东南亚都受到我国发展历程的影响,甲午战争过后,中国从此失去了相应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列强看到中国的虚弱,开始变本加厉的欺负中国,以至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差点把中国肢解掉。
甲午中日海战这段历史,作为一段我国不可磨灭的屈辱历史,对我国的伤害远比想象的要大。
提问题的查查历史再提,第一时是1840年前后。这后的20来年间英利用不平等条约贸易毒品。把中国的白银把把的掠夺走。到1894前应该是差最贫穷的国家啦。如果说为什么打败,海战。武器限制啦人的意志。李鸿章把钱花在圆明园上做寿上。国外都说李李鸿章是卖国贼。可现在有很多中国人说他是英雄?滑天下之大稽。颠倒黑白。***怕死。一直是晚清的通病。
GDP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条件,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人心向背、正义与否、统帅能力、军队士气、科技水平等因素,哪一项不是由人决定的?!所以说人是决定战争走向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
GDP顾名思义是现代人们对英文的缩写,是年国民总产值的定义。
清甲午战争时期GDP世界第一的说法没有根据,有史可考,晚清的年税收仅千万两白银,千百年来,黄金白银作为硬通货币,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变的。
中国自古有强汉盛唐一说,但真正富裕的是两宋时期。澶渊之盟虽被后人认为是小胜后之耻,但毕竟为宋辽百年休战带来了各自的繁荣和祥和,这一点不能忘记。《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当时北宋国库收入应以一两亿白银计。即便到了南宋,虽国力已弱,但海上贸易成为主体,年亿两白银的收入不成问题。
反观晚清,人口已达四亿,吏治***,民不聊生,可悲的是还以天朝自诩,尤其是那个祸国殃民的老慈禧为祝寿竟花去建海军的六十万两白银。
此时的国力远不可与汉唐比,年收入也仅为两宋的十分之一。大贪官和珅被抄家时,各种脏物折合近十亿两白银,是满清税收的十年总和,最后清朝灭亡一点也不屈。
甲午之战是对清***的严重警讯,只可惜为时晚矣,已回天乏术,慈禧还招来了八国联军侵华,她却置亿民于不顾逃到西安,这是国人之耻,她做为祸国殃民罪人的历史定位己成定论!
先来个逆向思维例子,抗美援朝中国刚经过战乱十几年,百度待兴,经济实力比美国远差十万八千里,但面对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却打胜了。甲午战争中国GDP第一却打败了,究其原因是信仰和精神的缺失。晚清政治***,王朝摇摇欲坠,国民精神萎靡不振,被外国俗成为东亚病夫,自近代的对外战争均以战败赔款告终。中国的屈辱和丧失***都是近代才有的。一旦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了信仰和精神,离亡国就不远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2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