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一座城市人均收入100万,人口1万,这有什么意义?最多自娱自乐而已!
量变才能带来质变,没有量的规模,何来质的飞跃...就比如日本为什么产生不了大的好的互联网公司,他就那点能量,那点人口...
人均GDP和总量是看你用于什么地方。
像国企发达的地区,城建、公益、公交、公立院校都明显比私企发达的地区修建的好多了。
私企发达的地区,经济比较活跃,人们更容易就业。(但是就业普遍是低端就业)
人均GDP其实没啥用,既不能反应当地的综合实力也不能反应当地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例如有些煤矿城市,人均比北上深广还高,但是老百姓普遍收入不高,而且恩格尔系数非常高,房价特别贵!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有两家人,A跟B,他们家的钱都是一百万,但是A家庭成员有10个,共同拥有的这一百万。但是B家庭成员有5个,他们也共同拥有这一百万。那么A家的平均每人只能花10万,而B家可以花20万每人。显然他们的生活好的程度还是B高,那么就可以看出人均GDP还是更看好点!
这两个只能看GDP总量。别给说人均GDP代表人有钱,那是严重谬论。民富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城市经济实力就是看GDP总量,城市金融存款贷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国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等。人均GDP是最没用的数据。
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二者都重要,一定要选的话,我更看重人均。
因为GDP总量只能说明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却无法反应其人均贡献值和收入水平。比如厦门和珠海同样作为经济特区,GDP总量却很低,但是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是全国前列,所以你能因为总量低而判断他们不是经济强市吗?反之像成都和重庆,总量都是稳居全国前十,但由于人口基数很大,导致人均GDP数值仅处于中等水平,可我们也不能否定他们经济强市的地位。所以这个相对的问题只能从相对的角度来看。
真正的经济强市,不仅总量需要国内领先,人均同样国内领先,这样才能令人信服。比如北上广深是绝对的领军城市,新一线的天津、苏州、武汉、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大连也都是总量和人均都居前的城市。
直观地说,GDP总量很高的城市人均收入不一定高,但人均GDP很高的城市,人均收入通常也比较高,在老百姓看来,人均收入才是更贴近生活的数字,GDP总量对老百姓而言只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宏观数据。
小编的家乡在广东,提到广东大家的普遍印象就是经济发达、富裕的一个省份,但广东并非每个地方都发达,经济发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小编所在的市就是广东GDP倒数第一的云浮。
广东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严重,2018年云浮GDP只有849.13亿元,而排名第一的深圳,GDP高达24221.98亿元,是云浮的28.5倍。云浮的人均GDP则为3.4万元左右,虽然比河源、汕尾、梅州高,但仍然是省内倒数,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云浮,又称“石城”,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行政区域总面积778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山区市。 云浮有的被归为粤西地区,有的被归为粤北地区,真是两边不讨好。目前云浮被定位为一座五线城市,真可谓是“实至名归”了。
云浮没有什么比较发达的产业,但盛产大理石(云石),石材加工业发达,是全国有名的“石材王国”,素有“石都”之称。总之,还是希望云浮未来发展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2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