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日本的经济具备这个特质,欧洲国家和美国也是这个特质,他们的人均产值非常高,以很少的人口创造很高的产值(GDP),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科技企业较多,耳熟能详如Sony、富士、山崎、沙迪克、日立、三菱、松下、发那科等等;
2、前沿应用尼康、佳能、电池、化妆品、乐器;
4、消费质量高,单体消费贡献度高;
一,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全球财富积累能力,而且有些价格是人家的定价权,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二、前沿应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且大部分也是定价权行业和企业,贡献一万亿美元没问题。
除了人均全球第三,远超欧美其他国家之外
更主要的是,GDP。日本1995年GDP总量为53339亿美元,等到2016年GDP总量反而为52218.8亿美元,也就是说减少了
95年我们的日常中高端消费中几乎离不开日本品牌
那时间中国人都在看日剧学日语,用日本游戏机打日本游戏,用日本设备听日文歌或者港台山寨日文歌,用日本技术给日本生产产品,看日本动漫。。。。。
日本的资本疯狂输出,买帝国大厦,进军好莱坞,投资美国房地产,五百强企业疯狂奖建立工厂
日本的最高纪录则出现在1995年,也就是《财富》杂志将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合并到同一张榜单上的第一年。这一年有149家日本企业和151家美国企业上榜,日本只比美国少了两家。不过,日本上榜企业的收入占500强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7%,名列第一。美国的比例为29%,列第二位。
但是,之后照样被美国“互联网产业革命”直接压制!只能说:很像!
1995年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巅峰,当年日本以美元计算的GDP达到了5.45万亿美元,占当时全球的比重接近18%,而当时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GDP只有7.66万亿美元,日本GDP相当于美国的71%,这是日本首次占美国GDP达到70%以上,也是唯一的一次。而当年中国的GDP只有7345亿美元,日本GDP是我国的7.4倍。在人均GDP上,日本当时就达到了4.35万美元,比其现在的人均GDP还要高,至于在当时是否是全球第三,这个就不清楚了,不过当时它的人均GDP是美国的1.7倍左右,确实恐怖。
当时的日本人确实非常有钱,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就开启全球买买买模式。日本对美国的企业资产大量收购;洛杉矶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就连代表着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伟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也属于日本……日本似乎要把整个美国买下,“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41个县”。
但是我们也知道,九十年代之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此后其经济出现了持续的低迷,有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二十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8年日本GDP将再次突破5万亿美元,达到5.07万亿美元左右,现在的日本,其人均GDP也很高,接近4万美元,不过其人均GDP排名已经跌出全球前二十。
其实1995年日本GDP那么高,也得益于日元的升值。自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以来,日元就开始大幅升值,刚好在1995年升值到最高点。1985年的时候,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约为260:1,到了1995年已经升值到79.75:1,升值幅度程度2倍。虽然在当时日元大幅升值推高了日本以美元计算的GDP,但日元大幅升值也被认为日本九十年代之后经济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在1995年的人均GDP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确实相当厉害。不仅如此,日本在当时全球经济实力排名中更加靠前,仅次于美国。
虽然看似表面风光,但是日本并不是想象中的好过,日本经济之所以看似如此景气,那是因为日元汇率一路走高的缘故。1995年春发生了神户大地震,由于日元汇率一路走高,日本国内市场并不是很景气,往海外发展的公司越来越多。因此生产总量虽然看似增加,可是日本国内失业情况并未改善。另外,生鲜食品等进口增加,虽然抑制了[_a***_]的增加,但是日本农民的收入减少。GDP号称“世界前位”的东亚国家日本,之后的经济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看日本的经济和状况,不能单单的从数据上来观察。
另一方面,当时的世界经济也不是想象中的好,尤其是美国赤字严重,虽然***取了赤字削减政策,但是并未取得很大的效果。德国当时正处在东西合并的余波之中,持续着低成长的步伐,这些国际环境对于日本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刚才所讲,1995年日本处在两个打击之下:日元一路走高和神户大地震,制造业企业大力的兴建海外工厂。1992年的时候日元汇率已经不低,但是并未对日本造成太大的问题。1995年8月,日本政府指示日本保险企业购买美国企业股票,德国也在其中出力,抑制了日元继续上升,但是这并非是解决日元升值的关键。当时值得日本高兴的是,美日之间的汽车协定终于达成了一致,对日本汽车的出口是十分乐观的。
当时日本国内的商业和建筑行业要比制造业好一点,但是高级商品无人购买,收入减少却是事实。农业方面,生鲜食品的进口实现了自由化,但是造成了日本国内“价格冲击”,进口的农副产品比例大幅度增加。问题是日本大米,在昭和15年以前,日本并未管制“量”的问题,只是通过调整价格来实行管控。但是即便是进口国外最好的大米,按照当时日元的汇率也比国内的大米价格低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25226.html
上一篇
期货技术指标大全
下一篇
投资公司注册代办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