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锭,两,串,文,圆。最小单位分钱。这些单位都没有实质性意义,都一些习惯,或强制认证的得来的,这些和我国的文化起源有关,你研究我国文字起源和演变,慢慢就知道了,就想《牛顿》,《帕斯卡》,《焦耳》等单位一样都是为了记念所用,真整有用的是单位前面的系数,比如1kG=9.8牛顿中的这个“9.8”这个系数才厉害,才是来得不易,要经过成百上千次实验计算才得来。同理货币中的一般等价物,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些单位才厉害,要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研究才能得出来,不凭空的来。所以要好好珍惜我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谢邀请!
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证过,我今年五十九岁了,自幼听我的爷爷说过,古时候,人们用金、银作货币,以两和钱来作计量。也用铜钱作货币,以贯、吊为计量。后又用银圆作货币,以圆作计量,最后发行了纸币,钞票。以元作计量。
谢邀,
我国发明使用纸币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在货币发展史上,纸币曾被称为交子,会子,关子,交钞,钱引,钞引,和宝钞。钞票作为纸币的通称是晚晴才兴起来的,清朝咸丰三年,先后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后来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合称钞票,故称 钱钞或钱票。票额分为: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两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百千文,共八种。
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状不同,计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用元作货币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当时欧美国家最流行的货币传入中国,最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因其质地为银,形状呈圆形而得名,钱面上有鹰的圆图,又称鹰洋,一枚为一圆,这个圆字是货币名称。也就是计量单位的名称,为了书写方便,后来就改用同音字“元”取而代之,此后尽管使用过许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一直沿用下来。
感谢邀请,不同时期所用的货币单位都是不同的,我国最早的货币是夏商时期的贝币,王国维说“古者五贝一系,二系一朋”。可见当时的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春秋战国时期钱币的种类就比较多了,大体可归结为:贝币、布币、刀币、圆钱四大类型,当时的计量单位有按“朱”计算的,也有按“两”计算的。一直到后来的秦汉以后的币制都以“铢两”计值。唐朝武德四年废“五株”制钱式改“通宝”制钱式,又以“吊”“贯”“两”作计量单位,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时期袁世凯下令废“两”为“元”,从此以“元”作为新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我是收藏界小资,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谢谢)
经济支撑着国家的兴衰和命运。货币的统一性,有效性,普遍性,法定性决定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性。古人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发明了货币去交换。历代迭更,创造了很多单位换算数据。这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试想在没珠算,计算机,电脑的年代,人民把繁琐的金银铜钱进行计量换算,赖以生存,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至今,我们缅怀古人,钦佩古人!为什么用“元,”怎么来的?就是一个民族的自强自立性,把混乱繁琐的局面统一、集中规范,公平统一,法定有效。这是人民的强烈愿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团结,繁荣昌盛。
大约在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首次在***铸行“乾隆宝藏”银币,在光绪年间,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即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由于“两元之争”一直没有结束,导致清***虽制作了银元,但未正式发行。
在光绪三十四年清朝***制造并正式发行了仅有的一套银元。宣统年间清***颁布《币制则例》,并试制了大清银币,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迅速覆亡,所铸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仅以军饷形式少量流入市面。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在南京成立,于3月间公布了《币制纲要》,确定银元为货币单位,铸造了印有孙中山头像的开国纪念币。由于所铸数量很少,市面很难见到。
1914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这年12月,由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1915年后,各省仿铸,到1923年止,共铸发7500万枚。
1927年南京国民***成立后仍沿用银元作为价格单位。1933年3月,国民***财政部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当月以“中山开国币”旧模铸造银币发行。因其背面有帆船图案,又称为“船洋”。
明万历年间(1573-1620)银元开始由欧洲流入中国。至明、清与西方贸易,从外国流入之白银多为铸造成硬币之银圆。早期的银圆多为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之西班牙圆,在中国被称为“本洋”。后来输入的银圆则有墨西哥独立后铸造,以鹰为标记的“鹰洋”,二者的重量成色一样。银圆在中国逐渐受所欢迎,间接影响清***控制经济的能力。外国亦纷纷铸造成色接近的银圆到中国购物,这些外国均统称为“贸易银”。但由于外国贸易银圆的含银量只有九成,但中国人却要以十足的白银换取外国贸易银。清道光年间(1821-1850),台湾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四五年间(1888-1889)在广东省起开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铸造银圆。其后均开始自铸银圆,抵抗外国贸易银。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省纷纷仿制。宣统二年(1910年),清***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为本位币,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合六钱四分八厘。翌年5月开始铸造。旋因辛亥革命发生,未正式发行。
中国的标准银元是在光绪年间发行的发行的,称光绪元宝,时间在往上倒也是有银元的币出现,可是那时候不是机器做出来的,所以不算在内。到民国时期大量出现,各个人像的银元,最多的就是我们常见的袁大头。在早期沿海地区就已经有外国的银币在流通使用了 。 流通在中国常见的几种外币有墨西哥的鹰洋 日本的龙洋,和英国的站洋。 中国的银元分为2类就是2个时期的产物 一种清***的龙洋,另一种民国的大头(袁世凯) 船洋和小头(孙中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是清末时期。
满清的***和落后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币制。
明清时代,中国老百姓购物都是使用铜钱,但大笔购物还是需要银子的。
尤其是随着清朝中后期白银的增多,一些日常购物花钱较多的,也会用到小额的银子。
以前的电影中,有人拿着银两去买东西,店铺很多直接拒收。有些店铺受银子,也要反复检查成色,还要仔细称重。
这是因为,即便是官银,也存在成色的差异。
满清末年做过统计,各地包括省和县使用的银两共有高达103种之多,含银量各不相同,异地很难通用,需要复杂的换算。
银元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约在明万历年间开始流入中国。。清乾隆58年(1793年)中国中央***首次在***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曾仿制。光绪16年(1890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民国时期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纸币源于中国北宋时期吧!!!
好像刚开始叫: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许多年。交子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最早的钱币,相传是来自前500年前的小亚细亚的就是底亚王国,说是国王克利萨斯发明的,说那钱币是用琥珀金制成(一种天然的金银合金)。
一开始没有面额,只有依据重量说。
兑换券和纸币是由中国发明的。
纸币的产生:
中国在正式使用纸币以前,已经有几次应用了纸币的原则。西汉的白鹿皮币和唐代的飞钱,都有纸币的性质。皮币不能说是实物货币,因为方尺的鹿皮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至少实价还低于名价,和纸币的性质相近。至于飞钱,虽是一种汇票,但是我们不能证明它没有被转让流通过,历来提带纸币的人大多都说是从飞钱发展出来的。
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转,是由几种经济原因所促成的。第一是宋代的商业发达,因此不但需要更多的通货,而且需要更轻便的通货。第二是自五代以来,中国形成很多货币区,不但用的钱不同,而且不准运钱出境。有时使用纸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铜钱外流。第三是有许多区域使用体大值小的铁钱,携带非常不方便,第四是两宋***受到外族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不得不养重兵以备不测,军费开支巨大,财政非常困难,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
纸币产生于四川:
四川的币制,从公孙述铸铁钱,刘备铸直百以后,就同外面有隔离的形势。南北朝以来,特别明显。对外贸易统一管理,物价也和外省不是同一水平。带了宋代,四川以铁钱为主。大的每千钱二十五斤,中等的十三斤。这对于商旅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四川是最先***用兑换券的地方,所以纸币产生于四川,不是偶然的。
交子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最早的兑换券是交子,关于交子的起源,尚无法考证出来。交子的产生,纵然不是在五代。也一定是在宋初。从各[_a***_]凌乱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把交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最初是自由发展时期,大概纯粹是为了代替铁钱流通。后来有十六家富商来主持。这大概是在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的事儿,后来十六价富商衰败了,交子不能兑现,因而发生诉讼,后来薛田建议由***接管,所以第一和第二阶段,应当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最后在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设置了益州交子务,由***接管,这是第三个阶段。
备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不作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npw.com/post/3780.html
上一篇
原油上涨对股市的影响
下一篇
中日gdp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