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宜昌一中高考录取清华北大19人

  1. 襄阳2017年GDP率先公布,洛阳和宜昌会超过襄阳吗?

襄阳2017GDP率先公布,洛阳宜昌会超过襄阳吗?

湖北省武汉和襄阳率先公布在过去2017年的GDP预估值,武汉是1.34万亿左右,而襄阳公布为4200亿元,俩地的GDP较去年都有大幅度上升。从下表中可以看到,襄阳增速为百分之13.7,增量超过500亿元。

而作为同等级水平的宜昌,迟迟没有公布预估值,以及临省的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这三地,在网上各地网友基本都在隔空喊话,相互对比。同样都是在省内举足轻重的城市,到底那个更强,待三地政府公布准确GDP数据以后才能知晓。

我们通过2016年的GDP可以看到,襄阳为:3694.51,宜昌为:3709.36,洛阳:3782.86,单位都是亿元。襄阳在2017年的预估值GDP中可以看到是4200亿元,增幅为506亿元,这个是相当大的跨越。而三地历年来GDP基本无差别,所以此次我还是比较看好 襄阳的。至于宜昌和洛阳为啥迟迟没有公布GDP预估值,答案可想而知啊,各位亲!喜欢就点个赞呗

2016宜昌一中高考录取清华北大19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的情况来看,洛阳2017年继续超过襄阳的可能性比较大,宜昌暂无超过襄阳的可能!

洛阳2017年GDP预计为4400亿,名义增速16.34%,这个远高于襄阳2017年GDP预测的4200亿元。襄阳市预测数据为2017年GDP超过4000亿元,预计达到4200亿元,名义增速将超过10%,虽然增长较快,但就目前预测来看,还是落后于洛阳,似乎还有扩大落后的趋势。当然一切都是预估,最后国家统计的数据没出来,一切都是空话。

宜昌超越襄阳的可能性并不大,宜昌现在并没有公布2017年预估的GDP,仅仅公布2018年GDP预计增速6.8%,和襄阳2018年预估的8%,有较大差距,可见宜昌经济发展明显放缓了,2018年的预估肯定是根据2017年的数据而预测的,通过预测就可以知道2017年的情况。

2016宜昌一中高考录取清华北大19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说的一切都是预测,具体情况估计在本月(2018年1月)20号左右会出来,到时候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首先来讲一讲襄阳人自豪的工业基础比宜昌雄厚,不错,襄阳有个二汽,很霸气,17年上半年就为襄阳1300多亿工业生产总值,各位注意,这1300多亿只是半年整车的GDP,还有这大大小小几百家围绕汽车产业的例如供应商、物流等,一个汽车产业为襄阳全年带来了2000多亿的GDP,这个数字看起来很牛,剩下的不到2000亿GDP是除开汽车产业外的所有产业贡献的,再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除开,襄阳以第二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GDP量已经是少的可怜,这个情况更多的反应了襄阳工业发展布局不均衡,高端产业过少,实际上更多的人口创造了更少的工业生产总值,这就说明襄阳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和农业城市,工业整体科技水平不高,襄阳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工业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加上近来襄阳大兴土木,房价飙升,这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拆建GDP增长幅度大。宜昌关停25家化工企业,经济转型,经济增长降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依托第三产业发展的宜昌和依托第二产业的襄阳各具特色,官方数据宜昌人口净流入比是23%,襄阳只有10%,做到入口净流入都是了不起的,但是宜昌比襄阳更吸引外来人口。宜昌没有一个二汽一样的巨无霸企业,三峡大坝没有一项与宜昌经济有直接联系,三峡只是名片和软实力,不能和二汽一样能直接带来就业,税收,工业产值,宜昌能从湖北倒数,能从襄阳GDP的十分之一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至今襄阳人均GDP和宜昌相比仍然处于绝对劣势,襄阳人均GDP比宜昌人均少2万多,可支配人均收入则更少,即便宜昌在总量上输了,宜昌在商业、旅游、城建、医疗教育、卫生、文明等方面也还是领先于襄阳,综合实力第二的位置依旧稳固。完成产业调整后的宜昌定还会回到总量第二的位置,我们拭目以待。

目前看来,洛阳肯定会超过襄阳,而宜昌绝对不会超过襄阳。一方面宜昌关闭沿江化工厂,另一方面2018年以后GDP核算是由地方核算转变成国家和地方一起参与核算,挤出GDP的水分。2017年宜昌GDP为3857亿元,名以增速3.9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58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排名全省1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30亿,增幅排名为全省17位。

2016宜昌一中高考录取清华北大19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阳2017年GDP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343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为5.3:46.9:47.8。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看来洛阳已经走出转型的阵痛期。而襄阳同年GDP跨越4000亿大关,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4064亿元,名义增速为10.03%,增长6.2%。增速排名为全省13位。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为11.4:52.8:35.8。

可以看出襄阳离洛阳还有两百多亿的差距,而宜昌离襄阳还有两百多亿的差距,宜昌离洛阳则有四百多亿的差距。三个城市差距进一步拉大,洛阳稳居中原六省非省会城市第一位,襄阳第二位,宜昌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