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货币金融 > 正文

三季度货币政策

  1. 2020年中国二季度GDP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 ,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
  2.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走弱,尤其四季度债券市场大跌,是什么原因?

2020年中国二季度GDP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 ,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

意味着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功,意味着中国经济巨大的韧性,意味着中国人民有着顽强的奋斗精神,意味着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中华民族的崛起。

经济恢复取得成功

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达到3.2%,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绝对是一个惊喜的数据这个数据充分说明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经济恢复取得了成功,这是14亿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中国人。

三季度货币政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经济韧劲十足

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一季度下降6.8%变为增长3.2%,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除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拼搏外,中国经济底子厚、韧性强也是重要的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二,同时经济质量也不断提高,经济基础非常牢固,这也使得疫情控制住后经济的恢复非常强劲。

中华民族崛起势不可挡

三季度货币政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伟大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在崛起和复兴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顽强的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国家的发展一直在前进的轨道上,这次***疫情也是一样,尽管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还是战胜了疫情,并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这充分说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

前路慢慢仍需继续努力

二季度经济实现了同比增长,说明我国经济整体上恢复较好,但是这并不能掩盖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经营困境,比如旅游业和电影业,好在国家已经要求旅游业和电影业按要求进行了复工复产。

三季度货币政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部分企业和个体户的经营困境一时半会也难以走出来,如何帮助这部分企业和个体户渡过难关成为当下极其重要是事情。

同时,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现在全球疫情仍旧比较严重,特别是印度和美洲国家的疫情有继续恶化的风险,为此我们一是要做好国内的疫情防控,二是要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控制住疫情,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更有保障。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走弱,尤其四季度债券市场大跌,是什么原因?

其实,债市的“雷声”早从2016下半年就开始了,只是今年5月尤为其中。

巴菲特说过,只有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看到谁在裸泳,形容今年债市,不能更贴切了。

宏观来看,金融杠杆的大背景下,流动性紧缩,之前潜藏在水面之下的风险开始不断暴露,大量造血能力不强,或者扩张过快,依靠外部输血存活的企业出现危机当然,房产投资的火爆也对原本放在债市的资金产生了分流作用。

还有就是很多机构专业人士”似乎也“流年不利”。

邓海清表示,从今年的表现看,债券市场确实是投资领域的一个“痛点”。

  从2014年开始,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历时两年半的“超级大牛市”。然而2016年四季度到现在,债券市场经历了历史上比较罕见的“黑暗时代”,这次债券市场调整幅度之大远超出市场预期。对于这次债券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邓海清认为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在2016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总基调是整体稳健略偏宽松。到了2016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里已经开始明确提出调整为稳健中性的原则。与此相对应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在2016年底、2017年初持续在货币市场进行加息。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央行的加息其实要比英国加息要来得更早。这种货币政策的调整抬高了资金的成本,也是央行从2015年货币宽松到后面紧平衡的转变,这也给债券市场带来直接调整的货币市场的压力。

  其次是监管从严。今年银监会、***反复强调从严监管这个,一行三会形成了高度共识。在这个背景下,可以看到“去杠杆”成为监管最关注的核心问题。由此来讲,监管从严会带来债券市场需求的大幅萎缩,尤其是监管层过去这两年对债券市场委外投资所持负面的看法,进而带来债券需求大量的减少。

  第三是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好转。房地产市场2016年的反弹,使得高收益资产大幅度出现,特别是在2017年可以看到消费贷,尤其是普惠制金融之下的消费贷,已经成为资产配置优先现象。所以在2017年,消费贷每个月以几千亿的规模上涨,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高收益资产的上涨,确实会对目前债券市场特别是利率债市场造成非常大的压力,[_a***_]上是资产替代的效应,这个效应是比较大的挤压。

  最后是从供给端带来的影响。从供给关系的角度来看,在需求端萎缩的明确下,2017年又是地方债务置换的最后一年,包括国债的供给也没有进行收缩,看到的情况就是银行,特别是大行,债券配置的动力是减弱的,但是在这里面供给端并没有减少,所以对债券供给的失衡,造成了债券市场调整的压力。